王老师 13582612718
王老师 13731188192
传承红色基因: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
发布时间:2025-05-21滹沱河畔的西柏坡,这片孕育了"两个务必"伟大精神的红色沃土,正以其独特的历史魅力滋养着新时代的奋斗者。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课堂上,学员们通过沉浸式学习,探寻着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密码。
走进中央统战部旧址,一份1948年的《关于保护工商业的指示》原件引人深思。文件明确规定:"对私营工商业实行保护政策,不得随意没收"(据《中共中央文件选集》第17册)。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老师讲解道:这一政策不仅稳定了经济,更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。当年,石家庄解放后,党中央立即纠正了"清算工商业"的过激做法,使城市经济迅速恢复。这种尊重经济规律、灵活调整政策的智慧,对今天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。
在中央财政部旧址,学员们发现了一个感人细节:1949年中央机关迁往北平时,董必武同志亲自清点物资,将一张用了三年的旧办公桌留给当地政府,并在移交清单上注明"桌角有损,已修补"。这种公私分明、勤俭节约的作风,让参训干部深受教育。一位来自财政系统的学员感慨:"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,正是我们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。"
继承西柏坡精神,首先要把握其核心内涵。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,教员深入解读"两个务必"的时代价值:"务必保持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的作风"告诫我们要永葆清醒,"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"提醒我们要永不懈怠。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情景教学,让学员在历史场景中感悟这些精神的深刻内涵。
发扬西柏坡精神,关键要做好转化文章。在毛泽东同志旧居,学员们了解到:当年党中央在简陋的土坯房里,用"三张桌子"(办公桌、会议桌、餐桌)就指挥了三大战役。
西柏坡精神的传承需要创新载体。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,学员们体验"电报指挥"模拟课程,感受当年"一不发枪、二不发粮,只发电报"的决策艺术。这种互动式教学,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可触可感。许多参训干部表示,通过亲身体验,对"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"有了更深理解。
当前,西柏坡精神正在新时代绽放光芒。在乡村振兴一线,干部们发扬"支前精神",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;在科技创新前沿,科研人员传承"攻坚精神"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;在民生服务领域,工作人员践行"公仆精神",推行便民利民举措。这些实践充分证明:西柏坡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,而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。
站在五大书记铜像前远眺,滹沱河两岸的现代化景象与红色遗址相映生辉。这片土地见证着西柏坡精神从革命岁月到建设时期的传承发展。正如总书记强调的:"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。"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,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将继续发挥独特作用,让西柏坡精神代代相传、永放光芒。
作者:西柏坡培训基地李老师
上一篇: 西柏坡红色培训:街道工作的精神指引
下一篇: 纪言:八项规定改变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