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老师 13582612718

王老师 13731188192

培训咨询

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

电话:0311-80761606

13582612718 王老师

13731188192 王老师

QQ:84136144(王老师)

邮箱:84136144@qq.com

培训基地:石家庄市平山县革命圣地西柏坡

学习园地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学习园地

西柏坡时期群众路线与中央八项规定的共通性—锤炼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

发布时间:2025-07-06

a686c9177f3e6709b9c54f7635c79f3df9dc5575.jpg

西柏坡,承载着 “一切为了群众、一切依靠群众” 的精神密码。在西柏坡红色教育中,老一辈革命家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场景,总能让学员深刻感悟群众路线的真谛。这种植根人民的优良传统,与中央八项规定中 “深入基层、联系群众” 的要求一脉相承,共同构筑起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纽带。

 

西柏坡时期的群众路线实践,为作风建设埋下了精神伏笔。1947 年土地改革中,干部们背着干粮袋走遍村庄,用 “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” 的工作法,把 “耕者有其田” 的政策落到实处。当时流传的 “马锡五审判方式”,正是通过就地办案、倾听民声,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。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 “群众满意是最高标准”,这与中央八项规定反对 “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” 的内核高度契合 —— 无论是西柏坡时期的 “不摆架子”,还是如今的 “精简会议”,本质上都是为了破除阻隔党群关系的 “无形之墙”。

 

中央八项规定中 “改进调查研究” 的要求,是西柏坡时期 “蹲点调研” 传统的时代延续。西柏坡党建培训中常提及这样的细节:毛泽东同志在河北平山调研时,会详细记录农民的收成、税负甚至家庭纠纷,这种 “解剖麻雀” 式的调研方法,为制定土地政策提供了一手依据。如今,某省推行的“四下基层” 机制 —— 信访接待下基层、现场办公下基层、调查研究下基层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,正是对这一传统的创新发展。干部们带着问题清单进村入户,一年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000 余件,让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民生实效。

 

“精简会议活动” 是中央八项规定的明确要求,更是对西柏坡时期“务实高效”作风的传承。西柏坡时期,党中央召开的土地会议、七届二中全会等重要会议,始终坚持 “开短会、讲短话、办实事”,会议内容直指问题核心,会后迅速转化为行动。这种作风在当下体现为:某县将 “文山会海” 整治作为突破口,会议数量同比减少 40%,且要求领导讲话限时15分钟,腾出的时间用于实地解决项目建设、民生保障中的难题。群众感慨:“干部们不再泡在会场,而是扎在现场,咱们的事好办多了。”

 

简化接待流程是拉近党群距离的关键举措,与西柏坡时期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的纪律要求遥相呼应。当年,干部到村里调研,吃的是群众家的窝窝头,住的是农户闲置的土坯房,这种“同甘共苦”的接待方式,让群众感受到平等与尊重。如今,某地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接待标准:不搞迎来送往、不摆鲜花水果、工作餐仅限家常菜。一位乡镇干部说:“接待简化了,我们能有更多时间和群众聊家常、算明白账,这种‘清清爽爽’的关系反而更亲近。”

 

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核心,就是让党员干部明白:群众路线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体现在每一次调研、每一场会议、每一次接待中西柏坡党建培训中那些 “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” 的故事,与中央八项规定的实践要求共同证明:作风建设的本质是回归初心 —— 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“为民服务” 从口号变为行动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力量。